审慎开展基因组医学 (信报「生命伦理线」专栏 8.6.2020)

政府在五月十四日公布《香港基因组医学发展策略》,展示发展蓝图。我参与了督导委员会和下面专题小组为期一年多的工作,那天也出席了媒体发布,感觉正面。感觉良好不单是因为有份参与,而是委员会的成员都致力解决难题以玉成其事,各有所长的专家共同推敲,问题得以深入讨论而形成决策方向。此外支持委员会的局方研究团队异常出色,采集世界各地的资料完整和对焦,工作便事半功倍。还有是难得的时机:主要的工作在2018年进行,在去年社会抗争撕裂之前完成。现在香港经历Covid-19,再掀严厉的政治斗争,回头看,好像另一个世界了。

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图是在2003年耗资数以亿元才完成的。接下来的十多年,基因排序科技爆发力量,到2015年前后,基因组医学的发展前景好像一片光明。通常我们以为医学作为科学,是客观和价值中性的,但基因组医学从一开始就是有些浪漫的愿景,结合了医疗可以 个人化甚至度身订造的美好想象。清醒的医学家把美好想象拉回较为踏实的层面,从「个体化医疗」(personalised medicine) 变成「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这仍未脱推销愿景的味道,但较切合现实中的发展。

 

精准医疗的宏图

精准医疗的愿景不纯是医学建设,更是潜力巨大的生物医学科技产业。过去几年,美国、英国、中国等政府陆续宣布大量投入精准医疗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例如中国在2016年正式把包括基因组医学在内的精准医疗纳入「十三五」规画(即第十三个五年规画) ,计划至2030年将投入600亿人民币,包括建构百万人以上的国家大型基因数据库和重大疾病数据库、建立生物医学的大数据共享平台等。英国政府早于2013年推动「十万基因组计划」,2015年4月再成立「精准医疗推动中心」,预计在6年间投入93亿美元发展精准医疗。在美国,奥巴马总统于2015年1月在国情咨文演说中推出「精准医疗倡议」(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s,PMI)」,跨政府部门推动发展,包括拨款1.3亿美元招募100万名志愿者进行长期研究,搜集基因样本建立生物数据库作为研究的基础建设。

台湾NARL研究院的研究员叶席吟在2016年一篇文章综合分析,英、美、中三国都看好未来精准医疗的发展趋势,隐然预示一场精准医疗领域的竞争,谁胜出就有可能引领全球医疗新革命。作者认为中国的发展比英美有优势。

论国力资源与规模,英国当然不及美、中,但是英国在基因组医学发展有两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以剑桥为重镇的基因组研究的深厚底子(1957年DNA双螺旋结构最先是由James Watson 和Francis Crick在剑桥破解) ,二是一体化的国民保健服务NHS,在国策推动下,有望快速把基因组医学有序地在医疗体系里开展应用。在2019年,英国NHS对发展基因组医学的前景非常乐观起劲,期望藉之全面地革新医疗保健服务,让NHS领先全球的公营医疗。

 

立足于医疗需要

精准医疗的核心是在传统常规诊治方法之外(常规方法本身也是致力精准的) ,加上各种最新的生物医学检测,包括基因检测、蛋白质检测、代谢检测等,将诊治进一步切合个体或个别群体的特质,基因组医学的发展特别,规模亦大,因而成为精准医疗的重点。

基因组医学吸引我的地方是:它虽然常被提升到国家发展策略宏图大计的层面,却必然要脚踏实地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需要。它尤其需要一种特别审慎的态度,好好处理那些大策略大目标以至大数据的伦理议题,以免与个人权利(私隐权、知情同意自主权) 发生矛盾。

以基因组测序计划为例,参与者的测序分析结果一方面会有助于诊断或临床治疗,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许多未必有实时诊治用处的遗传信息。测序的数据和样本会被收入生物样本数据库,期望他日有更多的研究题目,可以令整体社会得益,如果管理不善或管治松散,这些样本数据也有可能被误用滥用。

也有论者关注,基因组医学无疑会令医疗进步,但潜在的好处是否一定会成真?它的成果能不能公平地惠及有需要的患者?抑或是本身知识和经济水平越高的人士越能得益,而社会底层就永远望梅止渴?资源分配也要考虑,在英国NHS那样资源紧绌的公营医疗体系,当医疗愿景集中在令人兴奋期待的基因组医学发展,其他服务,特别是低科技但对病人切身的医护照顾,会否更加支绌?这在NHS是实在不过的问题,我认为香港也要注意。

香港只是弹丸之地,规模不足以谈宏图大计,基因组医学发展的策略起步也较迟,但这反而让人比较放心,经得起推敲的建议在我看来都很踏实,从现有很不错的人才和研究基础出发,因而没有什么头脑发热的色彩。更高兴看见,由着这个课题的政策讨论,得以全面检阅了香港现有的遗传及基因组临床服务的不足之处,并确认了医学人才培训、遗传咨询及建设化验检测能力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
访谈中所有观点或意见均属个人性质,一概不代表香港中文大学生命伦理学中心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