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生命倫理教育—與中學生對話 (信報「生命倫理線」專欄 03.04.2023)

中心近日有一個新項目,到訪中學舉辦生命倫理工作坊。一直以來,生命倫理學教育對象是醫學院的同學,中文大學也設有一些相關通識課程。

 

新嘗試背後想法是,可以讓年紀更輕的學生接觸生命倫理議題。這假設了中學生對社會及宗教文化、身份表達等價值觀還未完全固定,對現實成見與偏見較少,對議題未有過早定下前設。今次工作坊的經驗令我感到樂觀。

 

我們選一些中學做試點。首次目標對象是一所佛教女子中學的中四或以上學生,學生們反應雀躍,有60多位同學報名參加。校方安排了一個中午時段給工作坊,定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活動。前此筆者在本欄提及過,高中「通識教育科」現已被「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2024年入大學的學生在高中不用修通識教育科,詳見本欄2022年12月12日文章。

 

現代生命倫理學教育重視開放性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後者近年常被誤解為只知事事質疑。其實培養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考是對先入為主的信念和偏見(beliefs and biases)之良好「除蟲劑」。通過討論和分析,可反思個人成長中形成的既有價值觀和信念是否有偏見,從而養成「非判斷化的態度」(non-judgmental attitude),即是不會遽然判定對方是錯誤或是壞的。「非判斷化」重視對事實的認知,了解不同倫理立場的想法,不以打倒相反意見為目標。

 

勇於討論 放低偏見

今次工作坊的對象是女同學。考慮到時間、學生對道德論或原則論等概念有限,我和中心導師們決定以「生命何時開始」為題,引導她們探討生命起源定義、死亡如墮胎及安樂死的理據及爭議、至制度下可能出現的倫理兩難矛盾。我們事先邀請參加者在工作坊前幾天完成一份問卷,以了解她們對生命起源的定義、以及面對墮胎和死亡下道德兩難之看法。同學的問卷回應很有趣︰雖然有一半人同意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殺死一個人,也認為墮胎是一種殺人行為,但她們對基於社會及某些醫療或個人考量下墮胎應被允許反應普遍正面;關於安樂死,絕大部份同學同意安樂死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而且幾乎全數回覆的同學也支持安樂死合法化。

 

工作坊當日,我作了簡單的背景介紹後,同學便在導師帶領下開始討論,就問卷回饋、組員觀點差異理順重點,最後各組派同學向全體滙報。

 

在滙報環節,同學們自信地表現,勇於表達己見,分析也很有水準。雖說是一個很概括的問卷調查和工作坊,她們的投入及熱烈程度令我們鼓舞!

 

校方安排了兩位學生當司儀,我與其中一位在工作坊開始前閒聊,她是有修讀生物科的理科班學生,因此對於她就主題的看法很感興趣。這位同學在事前做了準備功課,而且很用心提出了其分析看法,雖然比較直接、但發自內心而且純粹。她不太確定自己的分析方向是否完全正確,然而看她滔滔不絕,會對自己的想法反覆質疑求正,在得到建議後又會再調節,有來有往,過程愉快。

 

這使我不禁回想,平日講課時,大學生反而較少提出質疑或發問,對於開放式的問題,可能是怕出錯,偏向聽多於問,在分析有時也多偏向於「判斷事實」。有些同學說,醫學院功課太忙了,有標準答案應付功課考試便好,自覺從聽課已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考訓練,將來自可以透過實戰去實踐。這有些可惜。其實在大學課堂內容,在出錯零負擔情況下討論理應更暢所欲言,無論是批判性思考或非判斷化的態度,也要反覆鍛煉才能純熟地運用在倫理難題中。

 

倡議普及 散播種子

在籌備給中學生的工作坊初期,我們也考慮過參加者的討論方向是否會受學校的宗教闡釋影響,不過這次經驗指出兩者並無太大關係。中學生的回答很直接卻不馬虎,雖然她們只能做到淺層分析,可是沒有滲入太多普遍認定的包袱。生命倫理議題討論本應沒有一刀切的標準答案,卻可以「化零為整」,討論具體議題如生死或醫療資源運用等,聚沙成塔,為公民社會提高對生命倫理議題的素養,也有助公共政策討論。倘然如此,香港是否可以考慮於中學課程加入生命倫理科元素,從小培養會更具啟發性?

 

於中學教育推展生命倫理科其實早有先例,美國、歐洲如葡萄牙Project BEST、北歐如挪威等於15至20年前已有相關研究和討論,指出中學氛圍有助推行價值觀、推理和生命倫理教育,促進批判性思維和有效培養「知情公民」,個人覺得後者尤其有意思。在現今科技日新月異的社會,大眾包括發明者及使用者皆有責任了解目眩科技背後衍生的生命倫理問題 —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是杞人憂天或過度敏感,又或者不認為和自己相關。有科學訓練背景的我並不反對科學發展,可是認同生命倫理和道德討論必須要同時進行,人類應該要為新科技可能帶來的未知做風險評估及負上責任。歷史教訓是往往要在出事後,倫理議論才會熱烈,熱度過後便無以為繼。

 

工作坊尾聲時,我向同學們介紹當日導師的背景橫跨了生物醫學、哲學、法律和教育,她們驚嘆生命倫理學涵蓋的學科原來可以甚廣。

 

事後老師轉達了同學的熱情︰「我自己就真係覺得幾得意吓,本身對呢啲都感興趣……我覺得係非常之有意義嘅一個話題,可惜時間太短」、「好有意義同精彩」、「呢個話題有深度有營養,確實係一個值得思考嘅問題」、「討論環節好好玩,希望下次可以加長時間」。

 

我們期待與更多學校和教師合作,散播生命倫理學的種子。

 

免責聲明
訪談中所有觀點或意見均屬個人性質,一概不代表香港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