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的知情同意 (信报「生命伦理线」专栏 22.02.2021)

香港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刻下正在激活,在这临门阶段不适宜作过于复杂和理论性的伦理分析,当务之急是做好「知情同意」程序的准备。我相信卫生署、专家顾问、医学组织的同行都在努力,或者连疫苗的信息单都早已就绪。本文尝试综合讲解有关接种新冠疫苗的「知情同意」的三个方面:一、谁应该(或不宜)接种;二、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的风险;三、选择哪一款疫苗?

 

谁应该(或不宜)接种?在我读到的建议指引,较完整的是世卫在1月8日发布的暂行指引(Interim guidance) 。读者可以从Google 以「WHO interim recommendation BioNTech」字符串搜寻找到全文。

 

世卫指引具权威性,但声明「暂行」,这是平实的做法,因为信息和数据时常在更新中。这指引的主角是率先被世卫认可的「BioNTech/辉瑞/复星」RNA疫苗(下称「BioNTech疫苗」) 。按指引,绝对不宜接种BioNTech疫苗的情况寥寥可数。这包括过往曾在接种其他疫苗产生严重的敏感反应,如急性的过敏反应(anaphylaxis) 。严重的过敏反应有些其实不是对疫苗本身敏感,而是个别疫苗针药含添加剂聚乙二醇(PEG),因此对PEG有严重过敏反应史的人士也不能接种。

 

世卫指引接着细致讲述对各类群体的建议和建议的基础,并如实说明一些建议在现有科学数据上的不确定性。基于缺乏足够数据,暂时不建议接种的群体包括孕妇和16岁以下的儿童。

 

知情同意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风险的详细信息。要注意的是,有关不良反应的风险信息,不宜为了预防法律责任而硬绷绷地罗列,就当是已经让人「知情」。早前国内有一宗小风波,一个上海疫苗专家在微博上传了国药疫苗的说明书电子版,说明书上面列出林林总总的临床试验不良反应,有73种之多。这个专家笑说这疫苗「一举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疫苗」。文章迅速被删除,他须再次发文道歉,并承诺会以身作则接种国药疫苗。他的取笑行文失诸轻佻,但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题目:临床试验规定要报告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事件(adverse event) ,但不良反应属于原始数据(raw data),并不就是临床需关注的药物副作用。

 

BioNTech疫苗在推出使用后,迅即有系统地分析了大量人口接种后的风险数据。这是在2020年12月14日至23日,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189万多名接受首次接种后的监测,包括发现21例在注射后的过敏症病例(即每百万剂11.1例),其中71%发生在接种疫苗后15分钟内。过敏反应可以用抗敏感药物和肾上腺素实时处理。

 

在国内已接受国药疫苗注射的人口应有2千万,当局亦设有系统监测不良事件,如果能作系统分析和公布发现,会有助后来接种者的知情同意。这个方向的确是比硬绷绷地胪列一切临床试验不良反应更好,因为有关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风险的信息应该以病人为本。

 

知情同意的第三方面是选择哪一款疫苗。本文付梓前,政府刚宣布科兴疫苗获批作紧急使用,100万剂赶快抵港,成为最先可以接种的新冠疫苗。虽然科兴疫苗先至,但很快BioNTech疫苗也会到来(相信3月可以使用),下半年还有第3款(英国疫苗) 会到港 ,市民是可以选择稍等一下才接种的,这就有了如何选择疫苗的问题。完整的知情同意必须提供恰当的医学意见,讲解利弊协助病者(在疫苗计划则是接种者) 选择。

 

因为有「国产」/「洋货」的感情和政治因素,清晰的讲解也多了一重避忌,专家和卫生当局也是有些含糊,讯息好像是说,所有获批作紧急使用的疫苗都是及格的,因此也是差不多的,选择哪一款疫苗只是看个人喜好。笔者认为,知情同意不宜掺杂对「国产」与否的正负情绪,一切应基于数据的客观性、完整性和确定性。知情同意也不属个人喜好的范畴,市民可以问,医学团体和卫生当局有责任尽量清晰和完整地讲解。

 

早前我在他报专栏写过一段分析,提醒要恰当地比较各款疫苗的「效能」(efficacy) ,当中是这牵涉到一些看来简单但并非自明的概念,可以在这儿也讲解一次。

 

假设3款疫苗的保护效能如下:经第三期临床试验,A疫苗的效能是9成,B疫苗的效能是7成半,C疫苗的效能是5成,乍看相差不大,最多(A与C) 也只差4成,其实不能这样理解。让我们假设不接种疫苗的人口在未来一年间会有2%的「中招」发病风险,倘若接种C疫苗,把风险减半,即是还有1%机会得病;如果接种B疫苗把风险减去4分之3,就还有0.5%的风险得病;接种A疫苗把风险减去9成,即尚有0.2%机会得病。选择A与C最终的风险差别是0.2% 与 1% 之比,不是表面看的相差4成,而是相差4倍!

 

倘若差别是这样大,A疫苗岂不是必然的首选?然而「效能」并非选择疫苗的唯一考虑,一般相信,传统方法研制的「灭活疫苗」(例如科兴疫苗、国药疫苗)的副作用比科技研发的「RNA疫苗」(例如BioNTech疫苗、香港没订购的美国Moderna 疫苗) 会是较少或较轻,原则上每个人可以按自己的「风险胃纳」和对高效能的要求作选择。不易确定的是,两类疫苗的安全性差别有多少?专家应可提供分析。

 

另外,笔者也认为,政府宜留意国药疫苗。国药未有公布第三期临床试验数据,如果数据证明效能一如宣称有79%,则弃科兴而转为订购国药疫苗也是负责任的做法,因为选用高效能疫苗会有助建立全民的群体免疫力(herd immunity)

免责声明
访谈中所有观点或意见均属个人性质,一概不代表香港中文大学生命伦理学中心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