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12 月)11 日,瑞士新闻信息媒体 SWI 发出更正,并向读者致歉:它先前刊出报道,标题宣称 Sarco 安乐死胶囊舱已经「通过法律审核」,是错误的。更正了的标题为「Sarco 安乐死胶囊舱希望进入瑞士」。早一天,美联社(AP)经过查实(fact check) 首先指出了错误。读到 AP 的查实时,我也注意到那段不正确的外电已经在中文媒体被广泛报道,误称 Sarco 已通过当局审批,快将进入市场。这一趟「安乐死装置已获审批」的以讹传讹事件,究其根源,与它的发明人 Philip Nitschke 热切地推销自助安乐死有关。
Nitschke 是有魅力的「死亡自主权」推动者,一些崇拜者誉他为「协助自杀(运动) 的马斯克」(Elon Musk of Assisted Suicide)。线条流 丽,有点像太空舱的 Sarco 则被美称为「安乐死的 Tesla 」。Sarco 是一种自助安乐死装置,用户躺进去按下死亡键, 胶囊内会释放氮气令使用者缺氧而死。事后胶囊可以取出来,是现成的棺椁。研发和推销这个「自助安乐死」产品和一般的「安乐死合法化」倡议有什么不同?
让我们先看看以讹传讹事件最初是如何出现的。所谓「通过法律审核」令人马上以为是瑞士当局在审批;细看之下,却原来是 Nitschke 创办的非牟利组织 Exit International 委托了一位法律学者进行分析,并非向官方申请了审批。这位法律学者得出结论,认为这样提供安乐死装置助人死亡并不违反瑞士的协助自杀法。Nitschke 在发布讯息的访问中一贯自信地对 SWI 记者说:「审核现在已经结束,我们对结果十分满意,因为我们没有遗漏任何细节。在瑞士使用胶囊舱根本不存在法律问题。目前有两台 Sarco 样机,第三台正在荷兰制作。如果一切顺利,第三台胶囊舱将于 2022 年准备好在瑞士开始运作。」
自助死亡不用医疗辅助
Philip Nitschke 是谁?他用什么手法推销自助安乐死?笔者早在 2018 年本栏一篇文章(〈百岁求死了结生命是权利?〉,《 生命伦理线 》,21/5/2018) 已谈及Nitschke 和 Sarco 装置(当时仍在原型设计时间) 。当日 Nitschke 亦成功吸引到全球媒体的注目,那是 104 岁的澳洲植物学家及生态学家 David Goodall 公告世界,将从西澳远赴瑞士寻求了结生命。Goodall 并没有患上不治之症,纯是一次跌倒骨折入院后,不能接受未来逐渐失去自主生活的能力。他得到Exit International 为他众筹经费,又安排传媒访问。Nitschke 作为该组织的创办人,当然全力支持 Goodall 的寻死之旅,同时宣传自己的理念,即「每一个具理性的成年人都应享有选择安乐死亡的权利」。当时Sarco 的原型刚在荷兰展出,宣告可以用 3D 打印技术低成本自制,未来不需要医护人手协助自杀,人们多视之为狂想;今次 Nitschke 却成功令许多人相信,Sarco 快将进入消费市场。
他在另一次访问中对 Washington Post 记者说,2022 年初就会有真人参与,试用Sarco 进行安乐死。报道也引述了一些论者对此的担忧。乔治敦大学 Kennedy Institute of Ethics 所长 Daniel Sulmasy 表示, Sarco 设计时尚有如豪华名车,无疑是在美化自杀(glamorizes suicide)。对于 Nitschke 在网上发布 3D 打印说明书的计划,Sulmasy 很有意见,指出自杀也是有传染性的,被美化了的自杀方法经网上普及,一些心理脆弱和精神疾病患者更易寻死。
即使是原则上赞成「协助自杀」合法化的人士也心存顾虑。一位残疾人士权益的倡导者在英国报章 The Independent 发表文章,对 Sarco 感到震惊,担忧这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它会否被心智不正常的人甚或孩子误用?会否有人遭虐待放进去致死?如果使用者未能立即死亡,独自一人关在装置里面如何求助?
制造需求有违道德原则
严谨的伦理学者未必会认真分析自助安乐死装置的问题。传统的伦理学讨论多着眼于原则性分析,赞成和反对安乐死合法化自有正反论据,一个看似哗众取宠的发明值得我们严肃看待吗?毕竟它的宣传手法大有「吸晴」色彩, 认真就输了 。
然而,依我看,Sarco 的出现的确衍生了新的伦理问题,最少有两方面:一,这是首次有人把安乐死装置设计(和包装)成「有型有款」的前卫产品。美丽和「性感」的产品能引诱消费者购买自己本来并不一定需要的东西,最好造成潮流。借用入门经济学的概念,消费者的「需求」(demand) 和「需要」(need)是不同的。一个极度痛苦的末期病者是有「需要」得到纾解痛苦的医学服务和个人照顾;但「需求」作为消费概念,却是可以诱发的。日常我们多半已接受了市场的供求逻辑,在医疗上面却有「供应者诱发需求」(supplier-induced demand)的问题。推出有型有款的产品引诱身心脆弱的人自助安乐死,真的可以是合乎道德的吗?
其二是:根据发明者 Nitschke 的说法,自助安乐死是一种医疗解放。Nitschke 一向把医学专业的限制视为桎梏。他原本是一个澳洲医生,因为一宗事件的纪律处分与医务委员会打官司,2015 年获胜诉后公开焚烧自己的医生执照。在他的理念,自助安乐死就是要解除医学限制和束缚。问题是一旦完全脱离医学的框架,普通人能自行购买和使用装置结束生命,还需要不需要经过「知情同意」步骤?Nitschke 的答案很干脆:「不需要。」他认为对精神上的行为能力的基本评估亦是不必要的,下一步要设计一个人功智能程序,让用户在简单对答中显示清醒和有理性,就可以使用他的发明。